德州苏禄国东王墓旅游景点好玩的地方
一、德州苏禄国东王墓旅游景区介绍
(一)苏禄国东王墓简介
苏禄王墓,又称苏禄国恭定王墓、苏禄东王墓,是明朝初年国王陵墓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坐落在山东省德州市城区北部的北营村,安葬着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刺和他的王妃及两位王子,是中国境内仅有的两座外国君主陵墓之一(另一座是位于南京的浡泥国王墓),也是中国***的驻有外国王室后裔守陵村落的异邦王陵。
苏禄王墓南侧有御碑、石人、石马、石羊、石虎、望柱等附属文物。明清以来,由于战乱、水患,除王墓、石人、石马及墓碑外,其他建筑荡然无存。自1965至1986年,国家和山东省政府多次拨款维修加固东王墓及妃子、王子墓,复建祠庙、牌坊,加固御碑楼,归置石象生,修筑围墙,绿化环境,修设下水道及排水沟。
1956年,苏禄国东王墓列为首批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成立了德州市文博馆负责对苏禄王墓的保护、管理、研究工作。1988年1月13日,苏禄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苏禄国东王墓实用信息
1、门票信息:门票免费;
2、开放信息:周二到周日9:00-16:30(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三)苏禄国东王墓建筑特点
苏禄王墓占地80余亩。苏禄王墓是一处以王陵、享堂、御碑亭、牌坊、神道和清真寺、碑廊为主的陵园式古建筑群。周围有护陵松柏,神道入口为新制汉白玉石牌楼一座,神道两侧有六方石望柱一对,石像生六对,分别为一对石虎、一对石狮、一对石马、一对石羊、一对马倌、一位文臣和一位武官。永乐帝朱棣御笔撰写的神道碑在神道南端东侧。王妃葛木宁及东王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之墓在王墓东南侧。
(四)苏禄国东王墓文物遗存
1、墓道
苏禄王墓神道两侧,对称排列着翁仲、石狮、石虎、石马、石羊和华表等祭祀石像。
2、御碑亭
苏禄王墓的东南方向约100米处建有御碑亭一座,碑文系永乐皇帝朱棣在东王巴都葛·叭哒剌殒没第二年(永乐十六年,1418年)亲撰的御文,碑额题有《御制苏禄国东王碑》笺书两行。原有御碑亭早已倾圮,而后的御碑楼是民国年间冯玉祥麾下的师长、东王后裔16代孙安树德捐资修建。
3、东王墓
苏禄王墓呈圆形,攒尖顶,高4米,直径16米,坐北朝南,下部围以0.8米高的石砌护墙,坐落在南北长37.7米、东西宽30米的石砌高台上。墓前立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墓碑,上刻楷书“苏禄国恭定王墓”7字。
碑前设石供桌、条几、香炉,两侧各有一花坛。墓台上植龙柏、侧柏、水杉、冬青等800余株。墓前祠庙有正殿五楹,正中悬东王画像,东西配殿各三楹,大门三间,周围配以长廊。大门内立“苏禄国东王墓简介”碑。墓道两侧依次排列石翁仲、石兽、石马、华表;南端立牌坊一座,上题“芳名远播”4字。
4、享堂
享堂是祠庙的主体建筑,占地130多平方米,18根大红柱气势雄伟。古朴典雅的祠庙大门外,一对新雕刻的石狮雄踞左右。1985-1987年,德州行署、德州市政府各拨款25000元(共计50000元),在苏禄王墓南侧重建了祠庙。祠庙内有享殿、东西配殿和大门,并增建回廊。享殿是祠庙的主体建筑,根据史料记载名称为“祾恩殿”,建筑风格为作单檐歇山式样,而东西配殿为硬山式样,屋面铺覆灰筒瓦,角脊装饰有脊兽,屋顶四面飞翘,由彩绘斗拱承托,二支鸱吻矗立在正脊两端。
5、北营清真寺
北营清真寺位于苏禄国东王墓大殿外的路西。因地处北营村,且是墓地守护者北营村穆斯林的“麦斯吉德”(阿拉伯语,意为叩拜真主的地方)处,按照中国穆斯林的习惯,被称为“北营清真寺”。
(五)苏禄国东王墓纪念文字
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悼文:“贤德芳名流播后世,与天地相悠久,虽死犹生”。
顾炎武《过苏禄东王墓》:丰碑遥见炳奎题,尚忆先朝宠日殚。世有国人供洒扫,每勤词客驻轮蹄。九河水壮龙狐出,十二城荒向鹤栖。下马一为郯子问,中原云鸟正凄迷。
清朝诗人冯廷槐写道:“生为朝贵客,死作邵先贤”。
(六)苏禄国东王墓交通信息
乘德州市1路、4路、19路、23路、27路公共汽车在共青团路、北陵桥下车。或坐出租车即可到达。
二、德州苏禄国东王墓附近景点介绍
仰口海滩(仰口海水浴场)
仰口海滩位于仰口风景区内,这片沙滩宽阔平展、沙质优良,是青岛市郊比较优质的沙滩。仰口海滩所处位置是一片呈新月形的海湾——仰口湾,长约22公里,远处的海岛分别叫做大管岛、小管岛和兔子岛。不过仰口海滩目前并非正规的海水浴场,这里没有安全救生人员,为安全起见,不建议在这里游泳。
☆石羊汉墓群
石羊汉墓群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羊汉墓群位于文登市宋村镇。年代为汉。
☆威海文峰生态植物园
威海文峰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绿化苗木100余种,数量38万余株,是山东省经营规模最大的苗木繁育生产基地。公司园区荣获多项荣誉,被授予“胶东乡土树种育苗,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集团公司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山东省林业产业优秀企业”“山东省十佳花卉企业”“威海市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生态园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建设“文峰万亩生态植物园”,总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每年五一期间特别推出文峰植物园踏青游活动,常年开展苗木观赏、蔬菜采摘、挖野菜、垂钓、农家乐、自助烧烤等活动。
三、德州苏禄国东王墓附近酒店介绍
临邑洛北春大酒店
临邑洛北春大酒店位于临邑东岳路,近316省道,周边有成熟的商业综合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出行十分便利。
临邑洛北春大酒店是由山东洛北春集团投资兴建的,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总投资6500余万元,集餐饮、娱乐、住宿、会议、购物于一体。
酒店设有多种房型供您选择,房间宽敞明亮,布置简约时尚,房内设施设备齐全,更有柔软舒适的床上用品,让您拥有舒适的睡眠。酒店还配有宴会厅36间,并配有大中小型会议室、接待室和能容纳300人就餐的零点餐厅、豪华游泳馆等服务设施,是各方宾客休闲度假、商旅住行的上佳选择。
禹城宾馆
禹城宾馆位于禹城人民路,近汉槐公园、糖城广场,周边生活、休闲配套资源齐全,旅游出行便捷。
禹城宾馆客房洁净齐整、舒适通风,设有多款房型,房内配置空调、电视、电话、24小时热水、独立卫浴等设施,提供便捷细致的服务,使宾客放松身心,尽享一夜酣眠。
德州中元柳湖酒店式公寓
德州中元柳湖酒店式公寓位于经济开发区,距离高铁东站仅有3公里,约18000平方米,共7种房型,152间客房,332个床位,为宾客提供优雅、舒适、温馨的休息环境。餐厅可同时容纳500就餐,环境优美。大小会议室共7个,可为商务人士提供不同规格形式的会议服务。
德州柳湖书院酒店(温泉园林酒店)
德州柳湖书院酒店地处德州经济开发区行政、商务、文化中心区域核心腹地。坐拥京福高速、在德州的历史传承中,赋予了柳湖书院“九达通衢、皇冠明珠”的美誉。
德州柳湖书院酒店是德州市涉外重点接待酒店,拥有可停放百余辆车的超大停车场,二十余全私密性中餐贵宾厅房,近百间各式中西格调各异的客房;设施齐全的康体水疗设施,毗邻董子读书台,水榭凭栏,音乐喷泉等人文景观,让您尽享舒逸久远与古典韵味的完美结合。
德州柳湖书院酒店有多种类型客房,房间内设施十分齐全,尽享舒适自在,可满足不同类型宾客的需求。酒店内设私人美容美发、健身房、视听室、SPA及私人专属电梯,并提供24小时贴身管家服务。贴身管家会从衣、食、住、行及私人健身指导、24小时私人美发服务、专业报纸熨烫递提供、私人商务秘书等全面的服务。每间总套均可欣赏到书院的湖景,尤其夜暮降临时,绚丽的灯光映着湖畔的和垂柳,音乐喷泉和着悠扬的乐曲,更加衬托出柳湖书院惊艳但不失庄重的美丽。以优质的客房、丰富的娱乐休闲设施、热情的服务,诚挚欢迎四方宾朋莅临下榻!
四、德州苏禄国东王墓附近美食特产推荐
宁津保店驴肉
宁津“三大名吃”之一的保店驴肉成名于清朝嘉庆年间,是宫廷贡品,因其风味独特而名扬全国,素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美誉,入选《中国土特产品名吃大辞典》。驴肉属纯天然食品,具有性平味甘、香鲜浓郁、滋阴润燥、养血之功效,极适滋补食用。
保店驴肉,质细鲜嫩、营养丰富、瘦而不柴、烂而不散、香味四溢、久放不变、咸淡适口、老幼宜食。且一驴出“八锦”——心、肝、肠、肚、精肉、蹄筋、口条、脆耳。
若说保店驴肉,还得从嘉庆皇帝说起。保店镇位于宁津县城东十二里处,古时为一条昼夜兼程的邮路。邮路旁设客店饭馆,饭店主要经营驴肉。邮差品尝后大为赞赏,消息传至京城,京城显贵要人闻说后也让邮差捎去品尝。从此,保店驴肉便慢慢誉满京城了。
清嘉庆四年腊月,天降大雪,足不出户的嘉庆帝对宫中食品倍感厌烦,很想品尝一下民间野味。经太监探听,保店驴肉不仅色味俱佳,且有舒筋活血强身健体之功效,便如获至宝,特派御膳房大厨师前来保店,亲自监督制作。做好以后,大厨师便快马加鞭,赶至京城,嘉庆帝食后果觉余香满口,意犹未尽,赞不绝口,真是“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从此,保店驴肉便年年成了皇室的贡品。
保店驴肉创始于清朝嘉庆年间,是清廷贡品。其传人李守恒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与现代生产技术相接合,创建了“保店守恒精制驴肉厂”。
中国美食家于若木先生品尝后题写了“千年佳品,万家共享”的佳句,保店驴肉已入选《中国土特产大全》。保店驴肉,选优质德州黑驴为肉源,取祖传科学配方,配以老汤,文火预煮,并经紫外线消毒,商业无菌真空包装,高温杀菌处理等精心制作而成。
保店驴肉属纯天然食品,具有性平味甘、香鲜浓郁、滋阴润燥、养血之功效,极适滋补食用。
宁津县大柳面细如粉丝
宁津大柳面宁津大柳面是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的特色小吃。宁津县大柳面细如粉丝,色如嫩柳,滑爽可口,软而有力。调卤讲究,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夏季凉面、冬季温面,四季皆宜。
平原麽茄
相传刘备当年在平原做县令时,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一天下午,刘备闲暇无事,微服出衙。
由关、张二人相陪,来到街巷,观察民情,走到县城北边的一条西街上,只见这里店铺毗邻,酒馆、作坊、杂货摊应有尽有,家家生意兴隆、人丁兴旺,倒有些繁华景象。他三人边走边谈,已经日落西山,他们三人便进了一个酒家,待饭菜上齐后,他三人边喝边谈论着当时国家大事,这时,坐在一旁的一位老嬷嬷,见这三位理想远大、伸张正义,便顿生好感,于是便为他们送了一道菜,但是他们三人谢过之后(此时虽已就足饭饱,但是人家一片盛情,所以便每人吃了一口,谁知越吃越香,不知不觉一扫而光,于是他三人便打听此菜叫什么菜?这位老人说:“哪有什么名啊”只不过是俺老两口相依为命开的这家小店,日子久了就琢磨出了这么一道菜,大家都喜欢吃。
三人异口同声道那就叫“麽茄”吧!于是此菜因此得名,被后人传承至今。
五、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