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土特产本地人在哪里买
黄河口大米
黄河口大米简介,黄河口大米吃法,黄河口大米用料,黄河口大米做法,黄河口大米营养价值等。
黄河口大米产于黄河三角洲一带,尤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为多,所产的大米以其颗粒均匀、晶莹剔透、粘度适中、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而成为稻米中的上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黄河口大米”,深受市场青睐,消费者的喜爱。
黄河水所含泥沙中,富含氮、磷、钾等多种化学元素,还有大量有机质。
黄河三角洲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在600毫米左右,而又多集中在水稻孕穗的关键时刻。
另外,黄河口新淤地含有少量盐碱,这些都是黄河口大米品质优良的形成因素。黄河口大米还因生长期长(160--180天)、气候条件特殊,加上选用优质粳米品种和使用黄河水灌溉,形成了黄河入海口大米独特的品质:它晶莹透亮,胶稠度长,弹韧不粘,甘醇清香。
米质垩白较小,米粒饱满晶莹,拥有特殊的营养:高蛋白质(≥11.6%),多氨基酸六种以上,富含铁、锌、碘、硒、钾、钙等人体有益微量元素。
黄河口大米无论蒸、煮皆清香可口,早在八、九十年代就已誉满京津,实为粳米中上乘品。
因受特定气候条件的限制,黄河入海口大米仅在黄河三角洲顶端地带生产,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总产8万余吨。经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可委员会审查,垦利县的“黄河口大米”获准使用国家无公害标志。
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垦利县有荒碱地70多万亩,历经多年开发,如今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达4800万公斤。由于光照充足、生长期长、极少发生病虫害,“黄河口大米”有质地透亮、光泽好等特点。
199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无公害食品”,并上了第十一届亚运会运动员的餐桌.。
黄河口大米
地域范围
垦利县是个农业大县,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该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地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黄河入海口,水资源丰富,水稻种植广泛,分布于县内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西起董集镇罗家村,东至永安镇付合村,南起郝家镇小赵村,北至黄河口镇董集村,辖333个行政村,位于北纬37°24′~38°10′,东经118°15′~119°15′,辖区总土地面积2204平方公里。水稻总生产面积13334公顷,地域保护面积10000公顷。
年总产量7.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感官特征及独特的内在品质指标:黄河三角洲优良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绿色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严格的质量监管,造就了黄河口大米独特的品质。
外在品质:米粒外观质硬、饱满、均匀一致,色泽晶莹透亮,粒型长方短柱状,长约0.5cm,宽0.27cm;米饭粒完整,胶稠度高,具有弹韧不粘、气味甘醇清香等特点。出糙率和整精率高,加工性好。
内在品质:“黄河口大米”含蛋白质7℅~8%、氨基酸综合6.0g/100g~7.0g/100g、淀粉60℅~70%之间,含铁1.5mg/kg~2.5mg/kg、钙7.0mg/100g~8.0mg/100g、磷110mg/100g~130mg/100g。另外还含有锌、硒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实为粳米中上乘之品。
2、安全要求:黄河口大米必须达到农业部“无公害食品大米”的卫生指标,严格执行NY5115-2008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刘氏布偶
刘氏布偶简介,刘氏布偶吃法,刘氏布偶用料,刘氏布偶做法,刘氏布偶营养价值等。
刘氏布偶起自清末光绪,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历经清朝、民国,技艺逐步走向成熟,生产规模也日益扩大,它曾伴随着数几代人成长而成长。
刘氏家族是刘氏布偶的制作世家,刘氏布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经过一百年多年来的传承和发展,主要在刘氏家族内部口传身教,代代相传并不断的创新,做工精美堪称一绝。
刘氏布偶现属大吉民间手工坊,由-传承人刘培宗***经营制作,该项民间艺术已处于濒危状态,现集中分布在东营市东营区东部,滨州、博兴等地也有部分学徒。刘氏布偶,俗称“布玩具”。
共有七大类系列,一千多个品种。
刘氏布偶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村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刘氏布偶图案由老一辈艺人一代代传下来的纹样为主,配以传统的吉祥纹样,根据不同布偶的造型绘制。多以“福、寿、大吉等字和吉祥寓意的“蝙蝠、蝴蝶、金钱、如意等做装饰。
还有以牡丹花、菊花、竹子来表现,造型结构随意主观,具有原始文化和乡土艺术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刘氏布偶色彩多为红、绿、黄、蓝、紫、黑、白、金、银对比强烈的民俗色彩为主,原料均为无污染的植物染料,色彩亮丽极具传统民族风格;在图案设计上,多取材于神话、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具有造型精巧、形象逼真、色彩艳丽、夸张传神等特点;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适应农村特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刘氏布偶作为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的代表,兼具视觉享受和实用价值。
作品细腻,造型兼具趣味性和浓厚的民俗风格,令人赏心悦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刘氏布偶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是文化交流的信使,是文化的凝聚,是历史的积淀,是研究黄河口传统布艺的活化石。
自创始以来,从创始人刘殿元,到第二代传承人张秀云、第三代传承人刘元惠,刘氏布偶历经百年风雨,八十年代,刘培宗遵照父亲刘元惠的言传指教,慢慢开始恢复刘氏布偶的制作,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刘氏布偶的工艺制作。他造访东营的居民百姓,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设计制作出一系列富有浓郁黄河口特色的刘氏布偶艺术品。
在保留主体原始特征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元素,加以变形、夸张,使其形象更加生动。在他手里创造出的刘氏布偶,外型千奇百怪但是具有各自的灵魂,独特的,极具个性,现已发展成为山东省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方特色手工艺术品和旅游纪念品,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
其作品布虎在首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展出,此后又先后创作“月亮神猫”、“福牛”等作品,并屡屡获奖。布艺作品《五牛祝寿》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山东省农民书画美术展中获一等奖,并被省美术馆作为珍品***收藏。
2010年,刘氏布偶入选东营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刘氏布偶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回顾以往,百年岁月已过。
现今,在现代化的社会建设中刘氏布偶依然诉说着黄河口人民对生活无尽的热爱,以其雅俗共赏的民俗韵味,在现代生活中不断的绽放出质朴的光华。
东营美食小吃黄河口文蛤简介,东营美食小吃黄河口文蛤特色,东营美食小吃黄河口文蛤营养价值,东营美食小吃黄河口文蛤产地等。
黄河口文蛤是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的特产。黄河口文蛤产于著名的黄河三角洲,为蛤中上品,肉味清鲜,营养丰富,俗称“天下第一鲜”,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东营市河口区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2008年,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将其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保护。
东营市是中国著名的文蛤生产基地和苗种基地,据2007年统计,东营市拥有适合文蛤生长的浅海沙质滩涂30馀万亩,苗种资源丰富,且品种纯正,年产量约1万吨,占山东省的50%,成为全国最大的文蛤生产出口基地。
黄河口文蛤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科,文蛤属,为黄河三角洲沿海海域特有水产品种,生长于受淡水影响的内湾及河口近海的特殊环境中。黄河三角洲自然环境优良,滩涂广阔,饵料生物丰富,海水无污染,出产的黄河口文蛤外型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贝壳表面光滑,被有一层黄褐色光滑似漆的壳皮,轮脉清晰,花纹艳丽,由壳顶开始有锯齿状的褐色带,无放射肋,规格整齐。
黄河口文蛤为蛤中上品,肉味清鲜,营养丰富,俗称“天下第一鲜”,深受消费者喜爱。据分析,黄河口文蛤可食部分各营养成分含量为:水分83.6%、蛋白质10.8%、脂肪2.19%;每百克肉含钙88.18毫克、磷180毫克、铁26.79毫克、锌1.6毫克;氨基酸含量(鲜物质)为10.2%,其中丙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脂肪酸含量丰富,其中棕榈酸占33.6%、油酸11.56%、亚麻酸6.22%、二十四烷酸8.94%、棕榈油酸7.27%。
黄河口文蛤对多种疾病有食疗价值。据有关医药书籍记载,文蛤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的功效,对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哮喘、慢性气管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中耳炎、胃痛等疾病也有很好疗效。贝壳炙后研末用於治疗烧烫伤更是独具奇效。
黄河口文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河口文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所辖行政区域内部分海域,北部282482.94亩(东南点:北纬38°07′45.18′,东经118°28′43.41′,西南点:北纬38°08′12.04′,东经118°16′40.51′,西北点:北纬38°13′52.23′,东经118°16′47.22′,东北点:北纬38°13′34.33′,东经118°28′59.08′),东部47502.28亩(东南点:北纬37°57′33.80′,东经119°01′54.35′,西南点:北纬37°57′51.93′,东经119°00′52.72′,西北点:北纬38°04′03.89′,东经118°56′59.97′,东北点:北纬38°04′29.99′,东经118°58′57.43′)。
青州古城一日游(山色)
青州景点介绍:云门山风景区-青州宋城-偶园古街-金宝乐园、白浪绿洲湿地公园亲子1日游-金宝乐园(8:00-17:00)-白浪绿洲湿地公园。“天下第一村”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