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小吃可带走推荐
东营美食小吃黄河口文蛤简介,东营美食小吃黄河口文蛤特色,东营美食小吃黄河口文蛤营养价值,东营美食小吃黄河口文蛤产地等。
黄河口文蛤是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的特产。黄河口文蛤产于著名的黄河三角洲,为蛤中上品,肉味清鲜,营养丰富,俗称“天下第一鲜”,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东营市河口区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2008年,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将其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保护。
东营市是中国著名的文蛤生产基地和苗种基地,据2007年统计,东营市拥有适合文蛤生长的浅海沙质滩涂30馀万亩,苗种资源丰富,且品种纯正,年产量约1万吨,占山东省的50%,成为全国最大的文蛤生产出口基地。
黄河口文蛤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科,文蛤属,为黄河三角洲沿海海域特有水产品种,生长于受淡水影响的内湾及河口近海的特殊环境中。黄河三角洲自然环境优良,滩涂广阔,饵料生物丰富,海水无污染,出产的黄河口文蛤外型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贝壳表面光滑,被有一层黄褐色光滑似漆的壳皮,轮脉清晰,花纹艳丽,由壳顶开始有锯齿状的褐色带,无放射肋,规格整齐。
黄河口文蛤为蛤中上品,肉味清鲜,营养丰富,俗称“天下第一鲜”,深受消费者喜爱。据分析,黄河口文蛤可食部分各营养成分含量为:水分83.6%、蛋白质10.8%、脂肪2.19%;每百克肉含钙88.18毫克、磷180毫克、铁26.79毫克、锌1.6毫克;氨基酸含量(鲜物质)为10.2%,其中丙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脂肪酸含量丰富,其中棕榈酸占33.6%、油酸11.56%、亚麻酸6.22%、二十四烷酸8.94%、棕榈油酸7.27%。
黄河口文蛤对多种疾病有食疗价值。据有关医药书籍记载,文蛤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的功效,对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哮喘、慢性气管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中耳炎、胃痛等疾病也有很好疗效。贝壳炙后研末用於治疗烧烫伤更是独具奇效。
黄河口文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河口文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所辖行政区域内部分海域,北部282482.94亩(东南点:北纬38°07′45.18′,东经118°28′43.41′,西南点:北纬38°08′12.04′,东经118°16′40.51′,西北点:北纬38°13′52.23′,东经118°16′47.22′,东北点:北纬38°13′34.33′,东经118°28′59.08′),东部47502.28亩(东南点:北纬37°57′33.80′,东经119°01′54.35′,西南点:北纬37°57′51.93′,东经119°00′52.72′,西北点:北纬38°04′03.89′,东经118°56′59.97′,东北点:北纬38°04′29.99′,东经118°58′57.43′)。
渤海马
渤海马简介,渤海马吃法,渤海马用料,渤海马做法,渤海马营养价值等。
【种质原产地】山东省广饶、寿光和垦利县
【主产区与分布】主产于山东省广饶、寿光和垦利。分布于山东省东北的惠民、昌潍、烟台和潍坊市沿渤海各县;西部的无棣、沾化、垦利、广饶、寿光、昌邑。
【形成历史】
产区西部各县有悠久的养马历史。据1952年局部调查,当地马因体格较小,挽力较差,不能很好适应农耕、运输的需要。
遂于1952年开始引入外来良种公马,对当地马进行杂交改良。其形成历经三个改良育种阶段:
1.引入轻型的苏纯血和苏高血改良地方马。
山东省农林厅于1952年从河北省察北牧场调入10匹苏纯血和苏高血公马,当年在广饶、寿光、无棣、潍县、庆云五县,各建一处马匹人工授精站,利用人工授精方法配种,至1956年共生产各龄一代0马约2000匹。
2.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利用轻、重良种公马,以复杂杂交方式,进行轮交。
1956-1958年,又引入苏高血母马6匹、公马4匹,拨给广北农场进行纯种繁殖;引进顿河母马10匹、公马8匹,先后由齐河畜牧场和支脉沟牧场繁殖。1959-1960年引入阿尔登母马17匹、公马2匹和苏维埃重挽母马13匹、公马3匹,分别拨给广北农场和昌邑种马场进行纯种繁育。
1963年,广北农场和山东农学院在该场已进行多年改良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渤海马的育种计划,并付诸实施。此后,渤海农垦局为所辖各农场制定了渤海轻挽马育种计划。
从而形成了在产区以国营农场为基地,带动产区各县,全面开展群众性的马匹改良育种工作,每年改良马匹多达5000匹以上。
3.明确育种目标,开展横交固定。
1974年,山东省组成马匹改良效果调查组,历时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在总结前二十二年改良效果的基础上,订出培育挽乘兼用的渤海马育种方案,次年建立山东马匹育种协作组,组织产区各县和农牧场协作联合育种。方案规定,凡经过轻重混血,达到育种指标的马匹及时转入横交,并选择一匹理想型0公马作为主力马,以扩大利用。
历经八年的横交繁育,进一步巩固了改良效果。1983年11月,渤海马鉴定委员会通过品种鉴定,认为已达到预期的育种指标,正式命名为“渤海马”。
`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刘氏布偶
刘氏布偶简介,刘氏布偶吃法,刘氏布偶用料,刘氏布偶做法,刘氏布偶营养价值等。
刘氏布偶起自清末光绪,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历经清朝、民国,技艺逐步走向成熟,生产规模也日益扩大,它曾伴随着数几代人成长而成长。
刘氏家族是刘氏布偶的制作世家,刘氏布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经过一百年多年来的传承和发展,主要在刘氏家族内部口传身教,代代相传并不断的创新,做工精美堪称一绝。
刘氏布偶现属大吉民间手工坊,由-传承人刘培宗***经营制作,该项民间艺术已处于濒危状态,现集中分布在东营市东营区东部,滨州、博兴等地也有部分学徒。刘氏布偶,俗称“布玩具”。
共有七大类系列,一千多个品种。
刘氏布偶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村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刘氏布偶图案由老一辈艺人一代代传下来的纹样为主,配以传统的吉祥纹样,根据不同布偶的造型绘制。多以“福、寿、大吉等字和吉祥寓意的“蝙蝠、蝴蝶、金钱、如意等做装饰。
还有以牡丹花、菊花、竹子来表现,造型结构随意主观,具有原始文化和乡土艺术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刘氏布偶色彩多为红、绿、黄、蓝、紫、黑、白、金、银对比强烈的民俗色彩为主,原料均为无污染的植物染料,色彩亮丽极具传统民族风格;在图案设计上,多取材于神话、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具有造型精巧、形象逼真、色彩艳丽、夸张传神等特点;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适应农村特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刘氏布偶作为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的代表,兼具视觉享受和实用价值。
作品细腻,造型兼具趣味性和浓厚的民俗风格,令人赏心悦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刘氏布偶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是文化交流的信使,是文化的凝聚,是历史的积淀,是研究黄河口传统布艺的活化石。
自创始以来,从创始人刘殿元,到第二代传承人张秀云、第三代传承人刘元惠,刘氏布偶历经百年风雨,八十年代,刘培宗遵照父亲刘元惠的言传指教,慢慢开始恢复刘氏布偶的制作,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刘氏布偶的工艺制作。他造访东营的居民百姓,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设计制作出一系列富有浓郁黄河口特色的刘氏布偶艺术品。
在保留主体原始特征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元素,加以变形、夸张,使其形象更加生动。在他手里创造出的刘氏布偶,外型千奇百怪但是具有各自的灵魂,独特的,极具个性,现已发展成为山东省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方特色手工艺术品和旅游纪念品,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
其作品布虎在首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展出,此后又先后创作“月亮神猫”、“福牛”等作品,并屡屡获奖。布艺作品《五牛祝寿》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山东省农民书画美术展中获一等奖,并被省美术馆作为珍品***收藏。
2010年,刘氏布偶入选东营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刘氏布偶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回顾以往,百年岁月已过。
现今,在现代化的社会建设中刘氏布偶依然诉说着黄河口人民对生活无尽的热爱,以其雅俗共赏的民俗韵味,在现代生活中不断的绽放出质朴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