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特产大全有哪些
昌乐西瓜
昌乐西瓜简介,昌乐西瓜吃法,昌乐西瓜用料,昌乐西瓜做法,昌乐西瓜营养价值等。
昌乐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回温早,温差大;沙壤面积大,富含钾,具有生产高产优质西瓜的良好自然条件。昌乐西瓜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早熟、皮薄、瓤脆、味甜而闻名省内外,被列为山东省特产瓜果之一。
昌乐是西瓜种植大县,独特的地理位置、适度的日照时间,加上传承的种植技术,使昌乐西瓜以皮薄、沙瓤、汁甜而著称。目前,昌乐西瓜全部实行了标准化生产,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年产量近60万吨,年产值约12亿元,其中设施栽培面积近16万亩,居全国首位。
昌乐西瓜久负盛名,已有200年栽培历史,清嘉庆版《昌乐县志》即有西瓜种植的记载,民国版《昌乐县续志》则述:“北乡所产,最多且佳,每岁运销青岛甚夥”。适宜的气候和富含氮、磷、钾的沙质土壤,造就了昌乐西瓜以“早、大、甜”特点闻名于世。
1969年,引进推广“蜜宝”品种,被列为山东省名特产瓜果,并开始销往香港。20世纪70年代初,昌乐无籽西瓜的种植填补了省内空白。
1972年昌乐被指定为中央特需瓜生产基地。1997年4月,昌乐西瓜通过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
同年,鄌郚镇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无籽西瓜之乡”。2000年6月,尧沟镇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组会命名为“中国西瓜第一镇”。
2008年昌乐西瓜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
地域范围
昌乐西瓜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昌乐县所辖行政区域,包括鄌郚、红河、营丘、乔官四镇和宝城、城关、城南、五图、朱刘五个街道,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3′-119°10′,北纬36°19′-36°46′,海拔均在25米至381米之间,总生产面积5800公顷,年产量174000吨,年收入39200万元。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昌乐县属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多低山,东南部多丘陵,南北两端各有一平原地带。微地貌为低山丘岭、荒坡地、沿河阶地、坡麓梯田、近山阶地、河谷梯田等。
出露地表的岩石,北部多石灰岩、中西部多玄武岩、东南部多花岗片麻岩。土壤分为褐土、棕壤、潮土3个土类。
土壤耕层pH值平均为7.2,变幅在6.2-8之间;平均有机质为1.19%,碱解氨86.5ppm,速效磷27.9ppm,速效钾127.1ppm。
(2)水文情况:全县5公里以上的河流35条,但多数为季节性河流,总流域面积1568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30515万方,其中地下水14735万方,地表水29738万方。
地下水矿化度范围一般在216-400mg/l,PH值在6.5-8之间。矿化类型为HCO3-→Ca++→Cl-→Na+型水。
影响因素主要是面源污染,无潜在大型工业污染。
(3)气候情况:昌乐县属东部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夏季湿润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12.6℃,降水量594.6毫米,相对湿度65%,日照时数2421.3小时,无霜期190天。主要自然灾害为旱灾、涝灾、雹灾、风灾和低温连阴雨。
(4)人文历史情况:昌乐西瓜历史悠久,清嘉庆十四年版《昌乐县志》即有昌乐西瓜的种植记载,距今已有200年栽培历史。昌乐西瓜品质优良,民国版《昌乐县志续》即有“北乡所产,最多且佳,每岁运销青岛甚多”的记载。
建国前,主要分布在昌乐南部鄌郚金山一带和北部朱刘都昌一带,即著名的“南鄌北都”。1969年被列为山东省名特产瓜果之一。
70年代初,无籽西瓜的生产填补了省内空白,1972年被列为国家特需瓜生产基地。1997年昌乐西瓜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1982年开始引进推广西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1986年开始试验推广西瓜嫁接栽培技术,现已发展为阳畦嫁接育苗,以高温棚、大拱棚为主的双膜或多膜栽培。昌乐县政府高度西瓜生产,昌乐西瓜已成为全县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年平均播种面积15万亩,总产量60万吨,已形成一个专业镇、47个专业村,注册了鄌郚、乐宝、艺林、太合等10多个商标,其中鄌郚无籽西瓜被评为山东省***农产品。
西瓜之乡尧沟镇被命名为“中国西瓜第一镇”,尧沟西瓜市场被确定为全国定点市场。昌乐县先后实施了农业部农业科技示范场、国家级西瓜标准化示范区、西瓜良种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等项目。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西瓜栽培宜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忌用花生、豆类作为前茬。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西瓜保护地栽培,宜选择抗病虫、易坐果、外观和内在品质好、耐低温弱光、嫁接易成活的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一般采用在大拱棚内设置小拱棚,小拱棚内覆盖地膜的多膜保护栽培模式。以葫芦或杂交南瓜作砧木,进行嫁接育苗。
当气温稳定在10℃以上,棚内10厘米地温稳定在13℃以上时进行移栽。移栽时浇足底水。
采用三蔓法整枝,只留主蔓
和两条子蔓,并用树枝固定,引导瓜蔓定向生长。选留主蔓上第二、第三朵雌花座瓜,进行人工授粉。
严格配方施肥,基肥以腐熟的优质圈肥和豆粕为主,追肥以速效磷钾肥为主。伸蔓期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0公斤,浇水一次;膨瓜期追施硫酸钾复合肥30公斤,浇水2-3次。
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综合防治病虫害,提倡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化学防治严禁使用高毒剧毒农药,轮换使用高效低毒的规定农药品种,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制度。
(4)产品收获、屠宰、捕捞及产后处理的规定:当西瓜出现该品种固有特征时适时采摘。一般有籽西瓜于授粉后35-40天、无籽西瓜于授粉后42-45天采摘。
采摘前对药肥残留及糖度进行抽样检验。采摘时进行分级包装,需暂存时宜选择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5)生产记录要求:如实记录生产投入品,特别是化肥、农药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收获日期;质量检测情况;销售情况。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两年。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发育正常、完整,无任何外伤,新鲜洁净;具有本品种应有的果形、色泽和条纹;无霉变、腐烂、异味、病虫害。
(2)内在品质指标:大型瓜皮厚小于1厘米,小型瓜皮厚小于0.3厚米。
大型瓜(单瓜重大于5公斤)中心糖度大于10.5度,小型瓜(单瓜重小于2.5公斤)中心糖度大于11.5度。
(3)安全要求:入市西瓜必须达到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西甜瓜类”(NY5109-2005)的卫生指标(详见下表)。
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情形的不得上市销售。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同一品种、果形周正、大小一致的西瓜为合格品。
果形小、畸形或有机械损伤、病虫伤的不合格另行处理。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认证的西瓜,必须包装销售。
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包装前每个西瓜套袋,然后装入包装袋或包装箱。
高密石磨火烧
高密石磨火烧简介,高密石磨火烧吃法,高密石磨火烧用料,高密石磨火烧做法,高密石磨火烧营养价值等。
高密石磨火烧是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的特产。高密石磨火烧中韧而不硬、发而不暄,咀嚼略带麦香固有的原汁甜味,可“十里闻香”。
火烧,扁圆如烧饼,分为火烧(无馅)与肉火烧,但胶东半岛的火烧均为无馅火烧,石磨火烧是咱山东高密有名的传统食品,因其独特的味道深受大众喜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姚哥庄的“石磨”牌火烧。
据了解,高密的火烧品种很多。单是面火烧就有若干种,如砍火烧、簸箕火烧、梭火烧等。
据了解,正宗的石磨火烧制作十分考究,不省任何一道工序,首先采用了纯天然优质小麦。其次是和面,用一半发面、一半呆面一起揉和,和好的面柔软、不粘、不塌,生面闻起来就有自然的香甜味。
然后再经过擀、搓、撕、揉、卷五道工序,最后用火烧模具磕出形状来,再装炉烤制,掌握好火候,做出的火烧:个大、口感好、面实、味香、嚼着脆,内中韧而不硬,嚼起来略带甜味,刚出炉的火烧“十里能闻其香”。
高密火烧最传统的吃法有三种,热吃筋道香甜,凉吃越嚼越香,还可以切成片或掰成块,用各种菜下着吃,这是高密有名的“烩火烧”,既有营养又好吃。
而且,在高密的羊肉泡馍一般泡的就是火烧,可说吃法百变多样。
外酥内软、香甜可口的高密石磨火烧多次被各级政府表彰。
记者了解到,自1996年注册“石磨”牌商标以来,997年便被潍坊市委、市政府认证为“潍坊名吃”,2008年被山东省政府认证为“山东名吃”。为此,各新闻媒体作了报道。
据了解,石磨火烧曾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央农科频道、山东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过,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时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是广大消费者馈送亲朋好友的理想食品。
杨家埠风筝
杨家埠风筝简介,杨家埠风筝吃法,杨家埠风筝用料,杨家埠风筝做法,杨家埠风筝营养价值等。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已有2000多年历史。潍坊是发明风筝和放飞风筝最早的地方之一,而杨家埠风筝是潍坊风筝的一支独有流派,甚至可以说是主要流派。
它与杨家埠年画一样,在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都凭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占有了一席之地,堪称“寒亭名片”。
溯源
西杨家埠村是杨家埠风筝的的中心产地,也是潍坊风筝的故乡。
明代初年,杨氏家族已开始扎制风筝。至明末,西杨家埠的艺人把木版年画的技艺与风筝工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风筝与木版年画成为齐头并进的姊妹艺术。
清乾隆至嘉庆年间,西杨家埠已有风筝作坊30余家,年产风筝4万余只,其附近仉庄、三角埠、王家道、仓上等村也开始仿效生产。清末民初,杨家埠一带村庄所扎制的鹤、燕、蝶、蝉及各种人物风筝近百种,无不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仅西杨家埠村就有60余户、200余人从事制作,年扎风筝18万余只。“七七事变”前,每年清明节前后,每逢潍城沙滩二、七大集,杨家埠风筝上市量8000余只,年经销量超过20万只。
抗日战争时期,杨家埠风筝受战乱影响,日趋衰落,至潍城解放前夕,风筝的扎制业几乎濒于绝迹。
新中国成立后,杨家埠风筝的制作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迅速得到恢复。
其中哪吒闹海、刘海戏金蟾、水漫金山寺等20余种风筝,已开始销往青岛、济南、哈尔滨等地。在北京、天津、潍坊三家风筝产地鼎足而立的竞争中,潍坊风筝以扎、糊、画俱佳和放飞高稳的特点,独树一帜。
1958年,西杨家埠扎制的风筝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先后参加了美、英、日、法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展销和放飞。
“文革”期间,西杨家埠的风筝扎制业受到极大破坏,年均扎制不足1.5万只。
1978年,杨家埠风筝得到长足发展,年扎15万只。1981年已达到抗战前的水平。
1984年,杨家埠风筝的扎制达35万只,1986年达50万只。1987年,杨家埠村风筝厂成为国内最大的风筝加工厂,杨家埠风筝年扎制量突破100万只。
杨家埠风筝的扎制原多为鸟虫与人物类,有着浓郁的乡土风味。经历代艺人不断创新,现杨家埠风筝已拥有300多品种。
小不盈尺,放飞时用细线牵动,微风即起;大长数百米,放飞时需8吨载重汽车牵引,四级风以上方能腾空。1982年以来,在国际国内风筝比赛中,杨家埠风筝以造型奇特,形象逼真,色彩鲜艳,起飞平稳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友人。
其中,“荷花屏”、“小蜈蚣”、“天女散花”、“友谊花开”、“钟馗”、“包青天”等10余件作品,分别获全国风筝比赛一、二、三等奖和创新、设计奖。1986年,西杨家埠村85岁的风筝老艺人杨同科,积其丰富的扎制经验,创作了长350米,腰径70厘米,共320节的超大型“龙头蜈蚣“,在第三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及第一届全国风筝邀请赛放飞中,使国内外20万观众为之叹服。
美国《洛杉矶时报》用一个整版的彩色篇幅刊登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风筝,国内外近百家报刊、电台也纷纷作了报道。泰国《世界日报》称“山东杨家埠风筝蜚声中外”。
1988年4月,在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上,有美国、联邦德国、泰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英国和中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风筝协会负责人,一起荐举潍坊市为“世界风筝都”。
杨家埠风筝扬名中外,吸引了国内外知名人士和游人。
西杨家埠接待来宾逐年递增。谷牧、贺敬之、朱穆之、郝平南等来此为其题词赞誉。
有48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前来参观。1988年9月,民间艺人杨其民应邀参加巴西中国艺术节,进行风筝扎制表演。
同年11月党支部书记杨高之应邀赴法国进行文化交流。
杨家埠风筝正以窗口的作用,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风筝产品也已由低档,转向中、高档,由内销为主转向外销为主。
早上集合出发赴曲阜(指定地点沿途接人),抵达后游览【曲阜三孔】(乘环保景交)(游览不少于3.5小时):祭祀孔子的庙宇—孔庙,游十三碑亭,孔子设教之杏坛,大成殿。
孔子后裔居住府邸—孔府,由大堂、二堂、三堂进入内宅,观内宅壁画“贪”,前堂楼,孔子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后堂楼,孔府花园。
中国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孔林电瓶车20元自理),经万古长春坊赏享殿门前的石雕华表、文豹、甪端、翁仲,听他们的传说,参观孔子墓。
少昊陵
少昊陵是我国古代五帝之一少昊的墓葬,座落在曲阜城东4公里的旧县村东北,是我国著名的古帝陵之一。据记载,黄帝之子少昊建都穷桑,后徙曲阜,在位84年,寿百岁而终,葬于鲁故城东门之外的寿丘。陵阔28.5米,高8.73米,顶立12米,状如金字塔,是北宋时用石块叠砌的。陵占地25亩,桧柏森森,芳草如茵,并建有围墙、享殿、宫门、石坊等。少昊陵与寿丘为邻,是我国著名古陵之一,是黄帝之子、上古五帝之一的少昊墓葬处。
结束游览后乘车返程。
旅游须知
1、青岛城市都为海滨旅游城市,行程中无游泳活动安排,为确保游客人身安全,不建议到海边游泳;
2、注意安全,听从安排,跟随导游进行游览,不要擅自离队,登山时不能只看美景,要注意脚下,拍照时不要越过危险警告标志,如身体不适,及时提出,适当休息;
3、游客参团前应如实告知身体健康情况及患病史,在确定身体健康能够出行的情况下方可参团;如70岁以上客人参团,须由家人子女在了解行程后,在确保参团者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方可签合同参团,并确保至少有一名身体健康、年龄在18-55岁间家人陪同照顾;未成年人需由监护人陪同方可参团;
4、旅游活动及自由活动期间,请妥善保管好行李物品,贵重物品随身携带;入住酒店期间,遵守酒店规章制度;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财产损失旅行社仅协助报案或寻找等相应措施,不承担赔偿及相关责任;
5、尽量不在景区内选购物品,谨防上当受骗,必免引起纠纷。